讀書筆記
9 posts
光州屠殺裡的平凡人 《少年來了》讀後感
(照片來源︰개미뉴스) 電影《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》,主角是宋康昊,故事描寫的是這位不太懂民眾為何抗議、但最後被感動到願冒著生命危險,將光州事件的慘況傳遞出去的計程車司機的心理轉折。 其他人呢?那個一口韓式英文熱烈地望著鏡頭,最後慘白地躺在停屍處的大學生呢?那群飆著車為宋康昊開道,護送他駛出光州的司機同行呢?那位在廣場上,面帶笑容遞給他食物的女子呢? 這些人的故事誰來說呢? 為何明知迎來的將是槍林彈雨,卻還要奔跑向前?光州市民真的想要犧牲自己的性命嗎?拿著過時的步槍守城,等著戒嚴軍攻進來,凌晨時分坐在窗口下的人們,心中想的又是什麼呢? 而活過了屠殺的人,事後被監禁、被點燃的香菸戳眼皮、被槍托重擊臉、被30公分的木尺來回鑽刺下體再也無法生育…即使熬過了拷問,他們被列入黑名單,進不了一般公司,只能靠家人接濟或是在親戚的店裡幫忙,人生再難抱有夢想,很多人甚至選擇自殺。 誰來說呢?他們的故事誰來說呢? 小說《少年來了》(소년이 온다),就是在說這些人的故事。 歷史洪流裡的臉孔們 「我並不是要書寫歷史教訓,我只是想讓人感同身受,理解那些被殺害的人,以及那些倖存下來並遭受光州事件後遺症的人。」作者韓江如此解釋自己的作品。 我們對於歷史事件的記憶,很容易簡化成一個個年代、數字或是顯著的人名。1980年的5月18號,所謂的光州事件,從被認定是內亂,到正名為民主化運動。過了近四十個年頭,許多事實的真相還是沒有出爐,傷口看似癒合了只剩疤,但實不實就會隱隱作痛。 而韓江直視這個傷口,用筆劃開這傷口,書寫裡面的各種膿。 他的小說《少年來了》裡,有六個主人公,有在停屍處幫忙的國中生、有被槍掃射而死,以靈魂樣態自述所見的死者、有屠殺之前躲起來逃過一劫的編輯、有光州事件後被監禁刑求的男與女、還有失去兒子的母親。 這些人的背景各異,被拽進事件的理由也不同,有人因為自責過往曾有過的逃避,而以這次冒險來贖那份內疚。有人被群眾的熱血感染而勇氣十足,但事後回想起守城的那一夜,坦白自己「當時我真的沒有那種必死的決心」。 活下來的人,有的一輩子做著殘酷的夢,用安眠藥泡酒喝下肚才能入睡;領著少少的薪資行屍走肉的過日子;想要報復,卻不知道誰才算得上是可以怪罪的兇手。 我們習慣把在社會運動存活下來的人當英雄崇拜,但卻很少留意這些心理傷口,還有群眾臉孔的背後,各自是過著怎樣的生活。他們也只是人,像你和我一樣的人。 被毆打的市民(照片來源︰Insight) 用被傷害當做攻擊 在寫這篇文的同時,台灣社會也正在為了勞基法進行各種抗爭。看到那曾說「勞工是我心頭最軟的一塊」的民選總統,用拒馬把人民擋在門外,而勞團在台北車站用臥軌來抗爭。 對照著小說裡,那些雙手高舉投降列隊走出大門的少年們,卻被軍人手持的M16掃射。或是脫光衣服裸露身體,以為這樣做,警察就不敢碰觸她們的示威女工,看著頭戴鋼盔手拿盾牌的鎮暴警察,心想「為什麼要全副武裝?我們手無寸鐵,也沒法打仗啊。」接著就是被拖到泥地上,用棍棒毆打。 手裡沒有武器,只能用被傷害來當作攻擊。 而傷害我們的,竟是我們的國家。 事情都過了37年,才被調查小組在2017年發現的彈痕證據,足以證明當時全斗煥政權有出動直昇機掃射人民。(照片來源︰연합뉴스) 人類究竟是什麼? 小說裡「少年」的原型,是作者父親以前任教學校的學生。1970年於光州出生的作者,在1980年光州事件發生時,雖然已經搬到首爾,但在長輩們壓低聲音的耳語,以及凌晨有便衣刑警來搜房子的凝重中,他無意間蒐集了許多黑暗故事。光州事件也成了橫亙在他寫作路上、一定得下筆的主題。 為了寫這本小說,韓江下了不少查證的工。他看了很多生還者訪談的內容、當時的照片、影片,也頻頻到光州各過往現場探訪。小說寫的是人,作者以史料為底,重建了如你如我的平凡人,在這場屠殺裡的行為、動機及事後的日子。 最近描述韓國民主化過程的兩部電影,《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》的背景是1980年的光州,而記者最終成功把膠卷帶出韓國。《1987:黎明到來的那一天》,則是1987年的首爾,描述讓全斗煥政權倒塌的最後一場社會運動。兩部電影都帶著「成功改變世界」的成份,畢竟能夠振奮人心的結局,總是比較討喜。 而這本小說《少年來了》,寫的不只是1980年的那十天,還有往後的十幾年。我相信,作者的目的不是要讓你熱血沸騰,決定加入群眾的行列,一起改變世界。但就如小說裡,那段被政府檢閱組用黑墨刪去的文字︰…
Share
減輕背包重量的好物︰樂天KOBO電子書
我每次回韓國,行李最重就是書。返韓行李之我回台灣都買什麼這篇可以看到,我上次拎了七本書回來(還用郵局國際航空包裹寄了17本XD)。回到韓國家裡覺得…糟了,書櫃要~爆~惹~ 韓國書櫃一隅。實際藏書大約是五倍啊哈哈哈(乾笑) 以前在越南工作,也是這樣每次扛一堆書。曾經買了K牌電子書,自以為可以減一點重量。但那平台上中文書不多,變成我的英文書閱讀量增加了,中文書行李量卻沒有減少啊。 後來看到台灣的T書店有賣電子書,我狂喜又謹慎地買了兩本,然後發現…更,是PDF。要知道電子書有很多格式,主流是PDF和EPUB。這兩者有什麼差,請看Bill McCoy的文章(中文寫的別怕)(但老實說雖然是中文我也看不太懂)簡單來說,PDF sucks。要知道在手機螢幕上,不停放大、縮小、移動、再放大…不停的循環,那種閱讀體驗有多糟嗎?在T書店買的兩本,我勉強看完一本。另一本只看了10頁就直接放棄。 從那之後我對中文電子書死了心。乖乖買紙本書,每次回台乖乖當苦工扛書。 所以這次樂天KOBO電子書寫信來,我一開始興緻缺缺,本想說「姊才不要用PDF看書!給我滾!」後來讀了幾本,心裡想,幸好我沒有口出狂言。因為…我一口氣看完三本書,稿子都不想寫了一直在看書(編輯表示你想拖稿就說幹嘛用這種理由)。 在此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使用心得,以及我買了什麼書。 超聯結可以直接連 KOBO是在網站上購買,然後用APP下載來看(下載後可以離線閱讀)。我自己寫文常會有很多引用資料,在blog可以直接用超聯結讓讀者連過去。但紙本書就是白紙黑字,誰會一邊看書、一邊開電腦,把那些聯結的英文字母一個個慢慢key來看啊?(你說可以用QR code?姊以前編刊物時也放過,結果根~~本沒有讀者用!) 但如果是電子書的話,連結是可以直接點的 你看到的這些聯結,點下去,就直接連到網路上的影片或影音檔。 泡麵21號的影片。 我覺得這是電子書最棒的地方之一︰跟網路資料直接連在一起! 註釋可以直接按 我很討厭有些紙本書的排版,把註釋放在最後面。一邊看書,還得一邊翻到最後對照著看。但我這次用樂天KOBO電子書買的書,點一下數字,就會直接跳出註釋。 到最後面註釋頁,覺得疑惑「嗯?在哪裡有出現這個詞?」,再按一下那個數字,又可以再回到原文。 如果你跟我一樣看過註釋很多的書,就知道這個功能有多方便!不用一直翻來翻去、還得一邊留意手指(通常是某一手的食指)得卡住正確的註釋頁。看書就該順暢吸收,別把自己搞得太累嘛。 它不是PDF! 不是PDF,而是EPUB。代表著,你想要字體放大,排版就會自己配合你一起動。不像我以前看PDF電子書,想要字體放大,卻是像拿放大鏡一樣,只看得到放大的那一區! EPUB排版會跟著動。 我非常喜歡T書店的二手書功能,也很愛他們的線上書展,超有梗。之前回台灣還特別去聽他們總經理演講。 但我也很失望,在T書店所買的電子書,放大字體之後竟然這麼模糊。而且還要自己移動區塊!想要放大就會像上圖這樣少掉右下半。 我寫文會找很多論文PDF來看,用任何PDF Viewer,都不會像在T書店的Viewer上如此模糊不堪。我知道創辦人的故事,所以我一直盡量在此處買書,但我不得不說,電子書viewer這一塊,樂天KOBO大勝。…
Share
用線上家教學外語的優缺點
之前分享過我學韓文的過程,是自學→線上家教→語學堂,語學堂六級畢業後,又開始自修。我試過各種方式、從一級學到六級後,覺得不同階段,需求也不一樣。語學堂大家都很常看到,關於自學,我也有寫過專文,今天就來分享一下線上家教這塊。 找家教的原因 我埋頭自學的時候,因為身邊沒有韓國朋友(只有韓綜跟韓劇),學起來很無聊,也不知道自己發音對不對,就決定找家教。 那時候還在越南工作,平常下班後,累都累死了,根本懶得通勤去韓文補習班。 想說找家教好了,但胡志明市超多韓國人,我卻找不到韓文家教(韓國人都去開炸雞店了吧XD) 後來google了一下,發現台灣有業者提供線上家教的服務,當時用skype上課。 一開始我充滿疑惑 只聽得到聲音? 沒有跟老師坐下來面對面,怎麼學得好? 教材要怎麼辦? 作業要怎麼寫怎麼改? 但20分鐘的試聽課程結束後,我就刷卡了XD 我當時的繳費記錄。 因為我覺得非常實用!我念課文,老師一句句的糾正我的發音,我才恍然大悟,韓文雖然沒有四聲,但其實句子都是有音調的。 (像韓文的謝謝,很多人會把中文音寫成「康撒哈咪搭」,但真正的發音其實是「come(二聲)撒哈咪搭」。除了是二聲之外,尾音還要把嘴巴閉起來。) 教材和作業則全部用email進行,非常順暢,我想像中的困難一個都沒發生。 線上家教的優點 在家就可以上課,不用出門、找安靜的咖啡店。省下通勤的時間和交通費、咖啡店的咖啡錢。 而且在家裡不用怕被其他客人聽到,可以大聲的念出來。 一對一的上課,老師能夠集中糾正你的發音,針對你想學的部份加強。不像補習班人多只能稍微帶過。 重點是…穿著睡衣也可以上課!(這超重要啊!) 我記得當初我一個多月就把20堂上完,又再買了30堂。那時候客服還超驚訝,沒看過刷卡這麼爽快的學生。直到我開始在韓國上語學堂了,才沒有繼續再上。 線上家教的缺點 最大的缺點就是費用了,再怎麼說都一定比補習班貴的。我如果是個沒收入、時間多多的學生,會選擇補習班。 但時間就是資源,對上班族來說,家教能省下通勤的時間和舟車勞頓的疲憊。而且一對一的集中度,一分貨就是一分錢。 線上家教的另一個缺點就是沒辦法交朋友。因為沒有其他同學。而且上課無法發呆,因為學生只有你,放空很明顯XD …
Share
夢想這條路,別用跪著走
今天看到JYP又選了一個台灣練習生的新聞,突然想起,我以前也有個當舞者的夢(第一次公開這個祕密,連我家人都不知道呢XD)。 我小時候就蠻喜歡唱歌跳舞的,也算有一點天份。 但小時候比較習慣當個「接受別人安排」的小孩,不太敢去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。 所以膽怯的跟爸媽提了一下,被打了回票,就馬上放棄了。 上了大學,去參加熱舞社招新活動。當時熱舞社很夯,有超~~多人想進,根本不會有人特別照顧你,所以獨自去參加的我,被驚呆了之後,又縮了XD 幸好我念的是台北的大學,街舞資源比較多了。就拉著也在台北念書的高中朋友,一起去Dance Soul上最基礎的律動課。一開始連站哪都不知道,超級手足無措。而且律動超﹒級﹒剉,超像機器人的,李光洙跳的都比我好。但開始可以跳一些些舞步之後,我覺得「天吶!超好玩!」每次上完課都覺得心臟有一種要爆炸的滿足感。 不過人不是那麼容易改變的。我知道自己蠻喜歡跳舞的,卻沒有主動去改變的想法,沒有主動去深入接觸的動力。催眠自己,跳舞只是嗜好。 工作幾年後,我跑去念研究所+ITI,重返校園生活。 我又去參加了熱舞社招新。跟大學時候一樣,熱舞社依然搶手,超~~多新生。而且我那時已經是研究所的學生,跟一堆小我六歲以上的大一新生擠,感覺好尷尬。 我還記得,一個人坐在那個迎新大會的場地,完全沒有認識的人,超想逃走。 但想到「這是最後一次機會了」,硬著頭皮登記參加。 某次成發。 那應該是我人生最忙(也最瘦)的兩年,又要上課、念書(全英文授課超級硬)、寫論文、又要練舞、準備成果發表,有幾次壓力大到大哭。 但我始終沒有放棄跳舞,第二年還自不量力地去帶大一的學弟妹(現在回想起來我編的舞超爛的,真抱歉orz),中間甚至跑去Merry Mornac上課&跳成發。 和朋友們在MM練習 常吃完晚餐就是練舞,一路練到十二點、一點。練到膝蓋都爛了,物理治療的人說︰「你要休息3個月不能跳舞。」我說︰「下個月就要表演了,再讓我跳一個月就好。」不知道在演什麼校園青春劇,超熱血的。 那時候有想上的課就會衝去MM,Hip hop, house, jazz, 雷鬼都有上。(我是灰色褲子那個) 我整個像著了迷一樣的在跳舞,也才發現,自己其實很想當個舞者。但愈跳我愈知道,這個夢想已來不及了。 我知道自己的實力和剩下的時間,要走上舞者這條路,得加倍努力,並且得犧牲其他想做的事。(講來講去就是年紀大了XD) 也因為知道自己能花在舞蹈上的,只有那兩年的時間,所以拚了命的跳。 所以雖然當不成舞者,但我心裡沒什麼遺憾,我覺得我全心全力的投入過了。 夢想可以很實際 或許是因為跳舞這件事,也可能是有一點社會經驗了。對於「夢想」我開始變得比較實際。 也大約是從這時候開始,我對於自己想要的東西,會用計劃書的形式跟家人報告。…
Share
韓文自學 & 李準基韓語書心得
很多人問我「如果要自學韓文的話,有推薦的書嗎?」我的回答案千篇一律 「一開始不建議自學喔>_^」 不是說自學不好,自學也有很成功的案例。我之前語學堂有位新加坡同學,在新加坡就是靠自學,然後一到韓國,直接被老師判定可以唸六級(但他說︰「感覺好恐怖喔…還是從五級念起就好」)。而且他發音超完美,老師都很訝異「幾乎是韓國人的水準!」而她自學的教材,是Talk to me in korean。 殊不知…我一開始也是用同一個網站自學的啊,為什麼差這麼多 後來我跟他聊,才發現他在新加坡時,鄰居是韓國人,他也因此交了很多韓國朋友。所以…如果你本身交友圈子裡,就有很多韓國人的話,我覺得那你可以自學,反正隨時有免費的老師可以請教+糾正你。 我一開始自學,身邊只有韓綜,還有一天到晚催我、討工程進度的韓國客戶。他們對我發飆都來不及了,哪還有耐心糾正我韓文啊XD 初學者自學容易卡關在… 我自己覺得學發音是第一個關卡。因為有些發音,只用聽的會覺得超﹒級﹒像。 像是발跟팔,差別在於前面那個P一個發重一點一個發輕一點。 但中文就是ㄅ跟ㄆ,我們沒有什麼輕一點的ㄆ、重一點的ㄆ。 我們的發音習慣裡沒有這種玩意,所以大腦「逼逼逼,無法辨視這個ㄆ」,呃,當機了。 (不過很公平,外國人學中文也是會被ㄓㄔㄕㄖ搞到當機) 所以在學習發音的時候,很容易就覺得自己是個阿呆,很沮喪,然後就…韓文掰囉~ …
Share
超實用韓國單字例句書《跟韓國人聊不停》by魯水晶
廢話不多說,這一本《跟韓國人聊不停:水晶老師的生活韓語單字句型1500+》,我認為絕對是所有來韓國打工度假的人應該要買的書。 為什麼呢? 一、內容非常生活化 許多韓文課本,內容再怎麼活潑,題材再怎麼豐富,都有一個天生的缺陷,那就是 他們得屈就於文法的教學順序 例如教到있어요(=有)的時候,例句就會是你有這個嗎?你有那個嗎?他有錢嗎?老師有時間嗎?或是我有一個姊姊、桌上有一本書、 包包裡有一隻筆…這種很基礎的句子。 而魯水晶老師這一本,是直接用場所來分章節。例如,你去購物會需要店員給什麼協助、你去看病的時候又會問哪些問題、你去剪頭髮時要怎麼跟他形容你要的髮型(像西江是直接給你髮型單字list,但老師重點大多放在教你如何「形容」朋友的髮型,而不會教你如何說我要剪空氣瀏海)這些都是韓國生活裡,真正會遇到的狀況。 二、例句很實用 同上1點,因為書裡都是非常生活化的場所,所以例句也都非常的實用。 像是第49頁, 我一開始來韓國,覺得不習慣的一點,就是韓國烤肉店不會給每個人小盤子。肉就算已經熟了,他們就是繼續放在鐵盤烤。我目前只遇到一間烤肉店會主動附上個人的小盤子 是清潭洞的Kogi Kogi,味噌五花肉很好吃,還蠻多明星愛去的(我的書第152頁有介紹)因為那間有很多日本客人,店家的服務被日本客人訓練得很好。 而且很多例句都超級口語,是真的韓國人會用的句子 像是277頁去KTV的例句 我超常逼韓國人幫我唱前面的啊(建議魯老師之後可以再加一句︰「副歌我要唱,你住嘴。」XD) 三、單字都是真的會用到的 語學堂一開始也都會教基本生活常用的單字。但在一定階段之後,就會進入比較文藝、或是新聞上出現的單字範圍。而且,韓文有點程度了,就算生活中遇到不知道韓文怎麼講的東西,也有能力用別的方式說明。所以許多生活的小東西,反而不一定知道確切的韓文怎麼說。 一樣是49頁的句子。 我上五級的時候,有次陪印尼同學去買飯捲,他想跟阿珠媽說︰「不要放醃黃蘿蔔。」 結果我們都傻在那不知道醃黃蘿蔔怎麼講 (後來他直接用韓文說︰「不要放那個黃黃的東西。」XD) 這是這玩意。(照片來源︰這裡) 所以我看到魯老師的例句和單字,覺得超級實用。因為我真的遇過這種狀況! 四、適合顧客也適合店員 裡面很多句子,不僅僅是身為客人在消費時用得到。如果你是去打工,或在韓國上班的話,特別是服務業,也一定會用到裡面的內容。…
Share
學韓文兩年來的心得
我學過很多種語言,也忘掉過很多種語言(啊?)。目前大約是中文>英文>韓文>台語>越語≒法語≒0 的程度。其中越文和法文還花了蠻多時間和學費,但現在都…(遠目)。 很多人問我怎麼學韓文,我還真有點語塞,因為我的韓文並沒有很好哈哈哈哈。不過花了這麼多錢學了這些語言,我有一些小小心得。 韓國人≠會教韓文 很多人找老師、找家教,都會覺得一定要找母語人士。「找韓國人學,才能學到正統韓文!」這個想法,大錯特錯!因為「教」是一門專業,會講不一定會教。 以中文來說好了,你覺得你能夠解釋中文的發音規則和文法嗎?舉例 「診」怎麼念?ㄓㄣ三聲診 「所」怎麼念?ㄙㄨㄛ三聲所 那,「診所」怎麼念? 念念看,有沒有發現,你的發音是ㄓㄣˊ所? 這是中文裡三聲變調的規則。這樣發音,念起來比較順,所以才會出現這樣的變調。 但如果不知道這個原則,當歪果人問你為什麼要這樣發音的時候,就只能使出大絕「人家4臺灣人,人家就4這樣念啦!」同樣的,韓文也有其發音和文法,韓國人會用,但不一定知道怎麼教。 我的第一位韓文老師,是一位正港臺灣人。我覺得找臺灣老師教的好處,是老師跟我們一樣,也是從零開始學。所以他可以從自己學習的經驗,告訴你臺灣人學韓文時會遇到的問題。 而不管哪一國的母語人士,他們在教歪果人的時候,都要先經過教學訓練,不是自己會講就可以教。韓國語學堂的老師們,也都是受過教師資格訓練,才能夠教歪果學生的。 被文法和單字綁架的初學者 我覺得我們這代的臺灣人,學外語的方式比較死。想到要學一種新的語言,就是去買字典、買文法書、買發音光碟(現在筆電都不一定配有光碟機了!),然後看著課本,背單字、背文法。「說」這件事,在我們學習外語的過程裡,佔比較低。 而且很多人臉皮薄,怕自己講錯被別人笑(有很多人以奚落別人的語言能力為樂),所以閱讀能力普遍比會話能力高。韓國人也一樣,托益考高分,但遇到外國人卻支支吾吾的,非常多。 但是,光是背文法背單字,超無聊的啊!於是學語言的樂趣就在背書之中消磨殆盡,半途而廢。 那初學者究竟要怎麼學?我個人認為,初學者最重要的是找到有趣的語言素材及動機。像我韓國語學堂班上,韓文講最好的通常都是追星族,因為他們會想跟著唱偶像的歌,想看偶像們的sns上面寫些什麼,所以他們很自然的就會去聽、去看、去查,然後記下來。在這個過程中,韓文會自然地進步。 以我自己為例,我從國小開始的時候很愛聽英文歌,即使我根本不懂歌詞。國中開始學英文之後,我會查歌詞裡的單字、跟著唱。這對我來說不是作業,單純只是好玩。 後來我才知道跟著歌詞唱,應該算是所謂的「跟讀」(Shadowing)。這也是語言學專家們公認的有效方法(詳細文章可看︰打通英文口說的任督二脈─影子法)。而我也有朋友,用這個方法校正韓文發音,進步神速,連老師都驚豔。 文法和單字,還是有學習和背誦的必要性。但我覺得在初學的階段,最重要的是維持熱情,保持興趣,而不是只是埋頭苦讀。 勇敢亂講吧! 大部份臺灣人臉皮薄,韓國人則是自尊心高,殊途同歸地,都不敢「亂講」。同時,也有很多人,愛指教別人的發音、文法、拚字。本來就是錯中學、做中學的學習歷程,卻因為愛面子、怕被笑,搞的大家都不敢開口。 這也是為何很多人問我,「去韓國學韓文,該去哪一間?」時,我都會推薦西江的原因。因為西江的教學方式,是鼓勵學生盡量開口,用各種遊戲、活動,讓學生敢把韓文講出口。自己創造句子,說出口,老師馬上糾正。一來一往之間,韓文口語能力進步快。而不是每個人都低頭猛寫、念例句,這種臺灣學生慣用的學習法。 而且,口語能力進步後,跟週遭能夠做的互動更多,容易有成就感,也就更有動力繼續學。對初學者而言,是正正得正的學習方式。 在《這位台灣郎會說25種語言》一書中,有段話我很認同︰「學會如何表達才是語言的關鍵,否則學再多文法和單字,仍會說不出我們想說的話。」 有在上韓國語學堂的人都知道,其實韓文二、三級所教的文法,是韓國人日常對話裡最常使用的。另外,每一種語言,大概用兩千個單字,就可表達大多數的概念。所以很多人可能已經學了很多,檢定分數都考很高。但卻因為不敢表達,反而講不出口。 *不過如果到了高級的程度,或是想要精準表達自己的意見和看法,背單字是必下的苦工。不過臺灣人學韓文,其實學到愈高級,背單字愈輕鬆,一堆漢字音啊哇哈哈。 亂講之外要狂聽…
Share
這是喝到飽,不是社會企業
身為一個輕量的愛書人,看到戴勝益開的「100元無限暢飲」加上有一些書的飲料店,真是一點好感都沒有。 我本來就不喜歡他,不是因為王品陶板屋夏慕尼都不好吃,而是因為他疑似靠著抄襲起家,卻還振振有辭總是想當年輕人的導師;叫人月薪不到五萬就別存錢了,應該要拿來累積人脈。 他說︰「說自己雖然是製帽業者第2代,但卻是白手起家」(*1)靠著人脈,向60位好友們借到六千萬台幣,最後終於創業成功。 你說說看有哪種人脈,會無緣無故戶頭裡隨便就有幾百萬可以借朋友啊? 用娘家的錢、朋友的錢總共幾千萬,說自己白手起家? 那我那些用自己積蓄幾十萬在創業的朋友,算是什麼起家?斷手起家嗎? 這種明明就是有背景優勢的人生勝利組,還站在致高點上教導別人該怎麼過人生,我看了就噁心。 為何我說他疑似抄襲? 照片來源︰這裡。 台塑集團招待所的廚房,因為王永慶吃不慣西餐,所以特別針對他口味,做了一導先醃後烤的牛排。後來這道菜就取名為台塑牛排。 當初在招待所工作的廚師楊國初,自己出來開了餐廳之後,也賣這道菜,大受好評。 而戴勝益創王品之前,原本想加盟,或是花錢買know how,來自己開店。結果合作不成,他自己開店,卻大喇喇的在店名冠上台塑兩字,讓消費者誤以為王品跟台塑有什麼關係。(*2) 照片來源︰這裡。 服務生不是拿來刷存在感的 然後好幾年前大家瘋西餐,王品陶板屋夏慕尼成了什麼高級所在,說東西好吃服務態度又好。但我就覺得不對勁。他們家的服務好是「你看,我們服務很好吧!」、「什麼,你覺得我們服務不好,為什麼?為什麼?快告訴我們!下次一定改進!」、「你看,我這麼認真想改進,代表我們服務很好吧!」死命要你覺得他好棒棒。 我覺得最棒的服務,是用餐的流程一切都很順暢,但客人不會特別感覺到服務生的存在。服務生是做服務的,不是來刷存在感的。 但不得不說,臺灣有些客人,就是愛去這種服務生存在感高的餐廳,覺得自己像個大爺,刁難人家一下然後獲得小禮物或百種道歉就覺得心理爽快,服務生根本心理治療師。 再來是我覺得王品陶板屋夏慕尼,都是徒具形式,食物本身不好吃。有朋友說,他覺得這些餐廳,用比較便宜的價格,開啟臺灣人對西餐的了解,很棒啊。 買不起iPhone,就先用小米,開啟對智慧型手機的了解。一樣的道理嘛。這我就不多說了。 濫用名詞為自己添美 現在戴勝益要來開喝到飽、無限看的書店啦,還說自己是社會企業,虧本做blahblah。再次亂套用名詞來為自己添美。 覺得關鍵評論網這篇寫的不錯,退休後改開100元看到飽、喝到爽的書店——戴董,「社會企業」不是這樣玩的。編輯下的小結語很有趣︰「除非後續有更多附加的價值出現,目前的狀況益品書屋也不足以稱作「社會企業」,否則全台各地提供內閱服務的漫畫王也都能叫做社會企業了」 令人不恥的是,他們還徵求「志工」,來當此店的工作人員。徵人文章如下 「益品書屋」能擴大學生的接觸與視野,並學習面對人群溝通與表達,體會社會服務的不同樂趣,發揮對他人最大影響力。 報名資格:1.具備服務熱忱者。 2.擁有美、日語能力者佳。 服務項目:1.協助閱覽諮詢服務,閱讀指導和參訪導覽。2.演講活動協助與志工…
Share
讀書筆記 – 廚房裡的人類學家︰「其實,大家都想做菜」
有些書,隔個幾年看就有另一番味道。書一樣,都在那兒,是年紀長了,經歷多了,感受也不同了。 來韓國比較常做菜後(因已吃膩韓食),現在回頭來看飲食文學,更有體會。這幾天拿起莊祖宜的《廚房裡的人類學家︰「其實,大家都想做菜」》,就覺得比幾年前看,更能和作者心心相映。 作者莊祖宜出身書香世家,做人類學研究,後轉而當廚師。台灣的外省家庭出生長大、美國研究所求學,後隨著外籍老公香港、上海、印尼一路遷徙,吃遍各地美食,也料理各國食材。用人類學的論述分析做菜,用食客的角度觀察人間,又以廚師的立場書寫社會。 但別以為內容艱澀,她文筆輕鬆自在,親切又擅自我調侃。例如,她如何學會帥氣的甩鍋,而甩鍋這件事在料理上的用意又是什麼。例如,人為何討厭香菜,又該如何克服對香菜的厭惡?例如,她為了見分子料理的名廚一面,苦學西班牙文,像個小粉絲般的求合照。 我從來在旅行時,最重視的就是吃。也什麼都想試,來者不拒,路邊攤、高級餐廳、朋友家宴,甚至是陌生人的招待。 記得在突尼西亞,我和朋友們在撒哈拉沙漠的路途上,近傍晚時停在某個小鎮的雜貨店門口休息,兩台汽車10個人,來自突尼西亞、荷蘭、西班牙、法國、波蘭、中國、羅馬尼亞,多國籍的組合在哪都顯眼。突然隔壁民宅的門打開,屋主向我們招手,邀我們一起用餐。 屋主是個表情嚴肅、一身白袍的長者,他和家人把餐桌讓出來,讓這群遊客霸佔。女眷們忙著幫我們添麵包、加飲料,小孩則躲在大人身後偷看。 菜色簡單,沙拉、豆泥,及一人一碗類似羅宋湯的褐色肉湯,裡面有燉的極爛的綠色長辣椒、牛肉、及各式的豆子。肉湯用各種蔬菜和香料長時間燉煮,加上被煮散的豆子沙沙的口感,濃厚的味道和質地界於湯與醬之間。拿起切段的法式棒子麵包,撕塊沾著肉汁入口,美味極了。 長者知道我們在酷暑八月要前往撒哈拉沙漠,頗為擔心。直到我們上車,都還諄諄囑咐著一切小心,目送我們離開。 「認識一個地方最好的方法就是透過它的吃食,一舉得以體驗此地的口味、人情、物價和地理方位。」莊祖宜這番話,真是寫進我心裡。 此書還有很多我頗有同感之處,一一寫就過長了。但這本書從飲食出發,講了各個層面的故事,非常好看。名作家蔡珠兒對她的讚譽極精準「有料、有趣、有味、有人,而且有觀點。」如果你像我一樣愛美食,極推薦一讀莊祖宜這本書。 以下也抄錄一些我筆記的文段,跟大家分享。 從香菜談挑食 「我一直相信口味的包容性是可以培養的,而培養口味和杜絕挑食最好的方法,就是透過語言、文字、視覺效果或人為環境來營造一股對特定食物美好的聯想與期待。」 台灣菜的競爭力 「台灣人因為長年受到族群遷徙融合的影響,口味明顯的雜而廣泛。……文化純粹論者或許惋嘆世風日下,菜餚愈發欠缺道地。但我總覺得,如果為了一個『道地』,硬把口味凝結在某個時光,未免有點劃地自限,因為食物和人一樣,是會隨著時代與情勢演變的」 Fion: 這一段我覺得不只「菜」,在台灣文化的其他層面也可套用。 廚房裡的科學革命 「傳統古方是前人經驗與智慧的累積,提供我們寶貴的參考原則,遵循時更有一種美好的歷史延續感。然而傳承歸傳承,如果盲目照著做則是墨守成規、故步自封。」 我的廚具戀物癖 「買了名牌廚具時有種登堂入室的歡喜,尋得好用的雜牌則為自己的識貨感到驕傲,總之是名正言順,比買衣服要理直氣壯得多。」 網路書店聯結博客來︰這裡讀冊︰這裡…
Share